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概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旁腺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素(PTH)合成与分泌过多,通过其对骨和肾的作用,导致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肾结石、消化性溃疡、精神改变与广泛的骨吸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低钙血症,刺激甲状旁腺,使之增生肥大,分泌过多PTH,常见于肾功能不全、骨软化症。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在继发性甲旁亢的基础上,由于腺体受到持久的刺激,部分增生组织转变为腺瘤,自主性地分泌过多PTH,临床上较为少见。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某些器官(如肺、肝、肾、卵巢等)的恶性肿瘤,分泌类PTH多肽物质,导致血钙增高。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原发性甲旁亢的年自然发病率为25~30/万。应用血钙测定,甲旁亢发病率为就诊人数的0.1%。女性多于男性,为2∶1~4∶1。最常见于成人,发病高峰在30~50岁,但也可见于幼儿和老年人。60岁以上女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颈部有放射治疗史者,其发病率可增至4%~11%。
    由于血钙测定方法的改进,使无症状性甲旁亢的检出明显增加。据统计,近5年的病人中几乎一半为无症状者。据对一组2.6万例的血钙筛选测定,PHPT的患病率达1‰,约为以往文献中确诊率的10倍。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60岁者居多,50岁以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女性更年期后的发病率更高,约为男性者的2~4倍。

病因

病因:本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最可能是与基因突变有关。文献中曾报道有几例家系调查,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年来发现,在甲状旁腺瘤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I型的甲状旁腺增生的细胞中,第11对染色体的q13。基因有重组及缺失。此外,放射线照射也可能致病,据对一组颈部受X线放射治疗者的观察,发现PHPT及甲状旁腺肿瘤的发病数均增高10倍之多。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原发性甲旁亢是甲状旁腺腺瘤、增生肥大或腺癌所引起PTH分泌过多。
    腺瘤约占总数的85%,其中绝大多数为单个腺瘤。腺瘤多数位于下极的甲状旁腺,其余6%~10%位于胸腺、心包、食管后。腺瘤体积一般较小,具有完整的包膜。约10%为甲状旁腺增生,常累及4个腺体,外形不规则,没有包膜。另有2%为伴有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癌。
    部分患者为家族性多内分泌腺瘤的一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由于PTH大量分泌,钙自骨动员至血循环,引起高钙血症;PTH还可在肾促进25(OH)2D3转化为1,25(OH)2D3,后者促进肠道钙的吸收,进一步加重高钙血症。同时肾小管对无机磷再吸收减少,尿磷排除增多,血磷降低,形成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
    家族性低钙尿高钙血症、新生儿重症甲旁亢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甲旁亢均与钙传感器受体(calcium sensor receptor,CaR)异常有关,在散发性甲状旁腺腺瘤或SHPT患者中也发现了CaR基因突变现象。CaR是一种分布于细胞膜的蛋白质,不仅介导了钙离子抑制PTH分泌,可能还影响PTH基因表达和甲状旁腺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1.高钙血症  血钙增高可影响多个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轻度个性改变,抑郁,嗜睡,幻觉,狂躁,昏迷
    神经-肌肉系统:倦怠,四肢无力,以近端肌肉为甚,肌萎缩。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便秘,恶心,呕吐,顽固性消化性溃疡。
    软组织:非特异性关节痛。
    皮肤:皮肤瘙痒。
    骨骼系统:①早期:骨痛,特别是腰背部、髋部、肋骨、四肢,局部可有压痛。②晚期:纤维囊性骨炎,可出现骨骼畸形和病理性骨折,身材矮小,行走困难,甚至卧床不起。部分患者出现骨囊肿,表现为局部骨质隆起。
    泌尿系统:多尿、夜尿、口渴、肾结石、肾实质硬化、肾绞痛、尿路感染
    2.其他  可与垂体瘤及胰岛素瘤同时并存,即MEN-1型;嗜铬细胞瘤及甲状腺髓样癌同时存在,即MEN-2型。

并发症

并发症:本病由于肾小管结构破坏,易并发反复尿路感染,最后导致肾单位减少,形成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钙增高  血中总钙的正常值为2.25~2.75mmol/L(9~11mg/dl),几乎所有甲旁亢患者均有血钙增高,少见的“血钙正常性甲旁亢”,实际上是血钙呈间歇性增高,应反复多次测定。PHPT若伴有维生素D缺乏、软骨病、肾功能不全、胰腺炎以及罕见的甲状旁腺腺瘤坏死出血时,可无高钙血症。一般生化法测得的血钙为离子钙与蛋白结合钙的总和,故其结果受到血清中白蛋白浓度的影响;为校正其对血中总钙值的影响,白蛋白以4g/dl为基准,每增减1g/dl,血中总钙应相应减增0.2mmol/L(0.8mg/dl)。若以血清离子自动分析仪测离子钙,则几乎所有的PHPT患者均增高;其正常值约为血中总钙的一半。此外血pH值也影响血钙的测定值,酸中毒时可抑制Ca2 与白蛋白结合,使Ca2 增高,反之,碱中毒时Ca2 降低;血中的pH值以7.4为基准,每升降0.1,血中离子钙应增减0.05mmol/L。对血钙值意义的判断,尚需排除假性高钙血症,后者可发现于采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因可致血液浓缩)、血液与软木塞有接触,或使用粉笔灰污染的玻璃制品等。
    2.血磷降低  血磷的正常值为0.97~1.45mmol/L(3~4.5mg/dl)。由于PTH可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肾排磷增多,故典型的PHPT时血磷降低。但由于血磷受饮食、年龄及肾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PHPT时仅有半数以上的患者血磷降低,其余患者在正常低限。本病后期若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则血磷可正常甚或偏高,但血磷>1.83mmol/L则不支持PHPT的诊断。高血钙伴低血磷更支持PHPT的诊断,可据以与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高血钙伴血磷正常或增高者相鉴别。
    3.尿钙增高  我国人的尿钙正常值为50~62.5mmol/24h(200~250mg/24h),肾钙阈值为0.175~2.0mmol/L(7~8mg/dl),所以高钙血症常有继发性尿钙增高。由于PTH可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致使甲旁亢的高尿钙较之其他高钙血症所致的高尿钙要轻。尿钙的排泄最好以尿钙清除率/肌酐清除率之比计算。高钙血症患者若尿钙<60mmol/24h,支持PHPT的诊断;非甲旁亢所致的高钙血症,因PTH分泌被抑制,所以尿钙排泄明显增高。
    4.尿磷增高  我国人的尿磷正常值为22.4~48mmol/24h(0.7~1.5g/24h),PHPT患者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TRP)降低(<83%),尿中排磷增高。但本病患者若血磷明显降低,尿中排磷的绝对值可降至正常范围,而相对值仍偏高;有低磷血症而尿磷>19.2mmol/24h(0.6g/24h)者,对本病有诊断意义。
    5.血中PTH的放免测定  完整的PTH为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在血循环中除有完整的PTH分子外,还有经裂解后产生的PTH1~34的氨基端片段及PTH35~84的羧基端片段;前者有生物活性,而后者无生物活性。由于完整的PTH及氨基端片段的半衰期短,较难用抗体作放免测定,而羧基端片段可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而进行代谢,半衰期长,便于反映PTH的分泌量,故为一般实验室所常用,称为免疫活性PTH(iPTH)。但不同实验室选用的抗体种类不同,所得数据也不同。血浆iPTH的正常值为100~500pg/ml,甲旁亢者iPTH可增高或处于正常高限,与同一血样的血钙值相比,相对值明显增高。PHPT时血中的PTH与血钙值平行升高;继发性甲旁亢时血中的PTH与血钙呈负相关;而非甲旁亢引起的高钙血症时,iPTH极低或测不出。但血中的PTH并不能区分原发性异位性(异源性)的PTH综合征。近年来用敏感的放免法测PTH44~68的中间片段,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更有最为敏感和特异的二点法测定完整的PTH,几乎能检测到甲旁减时的抑制性浓度。高钙血症伴PTH增高是诊断PHPT的最重要的直接依据。但应注意肾衰竭时,由于PTH35~84的羧基端片段排泄障碍,可导致测定结果异常增高。高血钙而PTH降低可排除PHPT。
    6.尿中环磷腺苷(cAMP)增高  正常尿中总cAMP为1.83~4.55µmol/dl。PTH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cAMP的生成增高,所以尿中cAMP增高是甲旁亢的间接诊断依据,若与血中PTH及血钙的测定配合,对甲旁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7.1,25-(OH)2D3测定  PTH能激活肾小管的1α-羟化酶,使肾脏生成的1,25-(OH)2D3增高。甲旁亢患者尤其是尿钙增高并发肾结石者大多增高。但此项测定与正常人可有重叠。
    8.轻度高血氯性酸中毒  PTH可直接抑制肾小管对重碳酸盐的重吸收,加之低磷血症也可抑制重碳酸盐的重吸收,因此甲旁亢可并发高血氯性酸中毒。非甲旁亢时的高钙血症则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重碳酸盐,因而可引起低血氯性碱中毒。甲旁亢的高氯性酸中毒大多于甲状旁腺切除后恢复,但偶尔于术后最初几天代谢性酸中毒,反而加重,可能与术后肾功能恶化、磷酸盐耗竭、骨再矿化时释出H ,或残存甲状旁腺组织的功能恢复等有关。
    9.血中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及尿中羟脯氨酸增高  这3项测定分别反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转换的活跃程度,往往与甲旁亢的骨病相平行;此与骨的转换率加速有关。
    10.其他实验室检查  以下检查对甲旁亢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1)血钾及血镁可降低:此与甲旁亢的肾脏病变所致的浓缩功能降低有关。
    (2)磷廓清试验(CP):甲旁亢患者常>15ml/min,但该试验的敏感性差。
    (3)钙耐量试验及钙抑制试验:正常人输钙后(静脉快速滴注180mg钙即相当于10%葡萄糖酸钙20ml),PTH明显抑制,甚至测不出,尿中排磷降低,uP/uCr比值较输钙前降低,而甲旁亢患者的PTH大多呈自主性分泌,输钙后PTH不下降或虽下降也仍高于正常低限;尿磷降低不明显(<20%)甚至仍逐渐上升。此项测定有助于轻型早期PHPT的诊断。
    (4)低钙试验:甲旁亢患者用低钙饮食后,尿钙>50mmol/24h(200mg/24h)。
    (5)忌磷试验(磷剥夺试验):正常人给予低磷饮食,同时服氢氧化铝后,血磷降低而肠钙吸收增多,从而抑制PTH的分泌,使尿磷降低,uP/uCr显著降低。甲旁亢患者的血钙明显增高而尿磷不降低,uP/uCr无明显改变,尿钙>62.5mmol/24h(250mg/24h)。该试验适用于血钙处于正常高限的甲旁亢患者。
    (6)糖皮质激素抑制试验:先测2次血钙作对照,然后口服泼尼松10mg,每8小时 1次,连服10天,同时测血钙,隔天1次;甲旁亢患者的血钙无明显降低,而非甲旁亢的高钙血症于服糖皮质激素后血钙显著降低。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1.骨吸收的X线表现  随病期长短及病情轻重有很大差异,可由轻度脱钙至骨质完全消失,骨纤维组织增加。以下X线征象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
    (1)长骨骨膜下吸收,以指端丛簇状骨吸收及桡侧面骨膜下骨吸收最具特征性,次之为锁骨远端呈网状脱钙或条纹状骨吸收。
    (2)牙槽骨板骨吸收,但特异性较差,也可由牙周病引起。
    (3)颅骨骨吸收呈毛玻璃样或“黑白斑点相混”的虫蚀样图像,若内外骨板边缘模糊则更具诊断价值。
    (4)纤维性骨炎及囊性变,骨质呈毛玻璃状,骨皮质下出现小囊肿,较大的囊肿可使骨皮质膨胀呈球形或卵圆形,类似破骨细胞瘤样结构,此种骨损害常侵犯下额骨而形成“棕色瘤”。
    (5)脊椎椎体变扁或呈鱼骨状,椎间隙增宽。
    (6)明显的骨脱钙、软化及纤维增生,可引起骨折及畸形。我国学者发现,甲旁亢骨病有骨软化的X线征象及假性骨折者为数不少,此与我国人群中钙及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有关。
    2.肾的X线表现  肾结石有20%~40%,多为双侧性。肾实质内钙盐沉着约占10%,多为弥漫性。
    3.异位钙化  较少见,可发生于肾、滑囊、关节软骨等部位。
    4.定位诊断  甲状旁腺的位置、数目及大小均多变,据各家报道,异位甲状旁腺占3%~39%不等。常见的变异位置有纵隔上部、甲状腺旁、咽与食管后、胸腺或甲状腺内,偶可见于颈动脉分叉处、纵隔障的其他部位或心包。所以对小部分首次手术探查失败的病人,于再次手术前作出定位诊断至为重要;可酌情选择以下特殊检查。
    (1)颈部超声波检查:用高分辨率的B超探头有80%以上的诊断正确率,但不易发现直径小于1cm及异位甲状旁腺的腺瘤。
    (2)CT扫描:可检查出直径大于lcm的纵隔腺瘤及恶性肿瘤引起的异位PHPT综合征。
    (3)放射性核素检查:125I,99mTc,201TI及75Se蛋氨酸扫描,可发现约80%以上的病变。
    (4)选择性静脉插管采血测PTH:分侧颈和纵隔静脉插管采血测PTH,比较引流静脉与外周血中PTH的浓度。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提示该侧有甲状旁腺腺瘤。若双侧甲状旁腺上中下静脉血的PTH值无明显差异,提示为增生或病变在纵隔内。诊断的正确率在80%以上。
    (5)其他定位诊断检查:极少数患者体检中可扪及肿大的甲状旁腺。少数咽食管连接处以及纵隔内较大的腺瘤,可于吞钡检查时发现食管压迹、气管食管移位,或在胸片中发现纵隔内肿块。个别患者可见腺瘤包膜钙化。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肿瘤染色,虽对定位诊断有较高的正确率,但由于可发生偏瘫、失明、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已被上述方法取代而趋于废用。

诊断

诊断:本病起病缓慢,早期往往无症状或仅有非特异的症状,如神情萎靡、无力、食欲不振、恶心、体重减轻、四肢麻木等,大多于血钙测定时始被发现。随病情发展,由于过多的PTH使骨、肾和肠的钙吸收增加,转运入血循环,因而出现以下表现。
    1.高钙血症的症状
    (1)神经精神症状:反应迟钝、近期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易激动、猜疑、抑郁、嗅觉失灵、听觉障碍、触觉异常、震颤、嗜睡,易误诊为老年性精神病。重症患者血钙>3.25mmol/L(13mg/dl)可出现精神错乱、幻觉,甚至昏迷
    (2)神经肌肉的症状:肌无力、肌萎缩,特别以近端肌肉为主,下肢先于并重于上肢,重症患者下肢沉重、步履及活动困难,但无感觉异常;舌肌可萎缩;血钙长期>3mmol/L(12mg/dl)时易发生神经肌肉的病变。肌电图显示去神经样多相电位图像,振幅小、间期短,提示系缘于神经病变。心肌不应期缩短,心电图显示Q-T间期缩短、P-R时间延长,可有室性心律失常;高钙危象时(血钙>3.75mmol/L)可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
    (3)胃肠道症状:常有厌食、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和胃肠蠕动缓慢。由于高血钙可促使胃泌素分泌,胃酸增多,致使PHPT易于伴发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多发性溃疡,据统计约在10%以上,且用制酸剂无效。此外,由于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及有胰结石,因而易并发急性及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占5%~10%。临床上难治性溃疡和(或)慢性胰腺炎若伴有血钙增高,是拟诊甲旁亢的一个重要线索。
    2.代谢性骨病  由于PHPT可引起广泛的骨矿质吸收及纤维性囊性骨炎,因此患者普遍陈诉骨痛,尤以承受压力的下肢、腰椎及足底最为常见,活动时愈益加剧;下颌骨因骨吸收可有齿槽骨疏松及下颌骨痛,也是本病常见的早期病象,易误诊为牙科疾病。重者锥体变形、胸廓塌陷、骨盆畸形、四肢弯曲、身高变矮、活动受限。久病或重症的患者常有纤维性囊性骨炎,病变所在部位好发自发性病理性骨折,最终导致伤残与畸形,如长骨和肋骨膨出、肿痛;颌骨“棕色瘤”(由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纤维组织形成,并常有陈旧性出血而呈棕黄色)能引起面部畸形,可误诊为骨囊肿或牙龈瘤;软骨下骨折可导致侵蚀性损伤而引起关节痛,以及指关节的广泛性疼痛,易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软骨钙盐沉着可引起假性痛风发作。PHPT并发高血氯性酸中毒者,因能促使骨矿质的溶解,可加重骨吸收。PHPT伴有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者,则除骨质疏松外,常同时并有骨软化。我国甲旁亢的骨病发生率远较国外多见而严重,可能与饮食中钙的摄入量偏低有关。增加肠钙的吸收,似有助于延缓骨病的发生与发展。
    3.肾脏病变  本病早期高血钙较轻,尿钙排泄较低。当血钙>2.9mmol/L,尿钙重吸收相应减少,尿排钙量增多;钙离子进入集合管上皮细胞胞浆,可使微小管的微小管蛋白(tubulin)阻止集合管腔内水分的重吸收;钙还能阻抑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并抑制肾小管钠离子的重吸收;持久的高血钙还会引起肾髓质集合管及髓襻的变性坏死,使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大大减弱,致使尿浓缩功能障碍。通过以上机制可出现多饮多尿,重者(血钙常>3.25mmol/L)呈尿崩症样症状。此外由于高钙尿,尤其是肾小管发生变性时,肾小管排H 及对HCO3-的重吸收减少,不仅可引起轻度的肾小管性酸中毒,而且可促成肾结石及肾钙盐沉着。有的作者发现,PHPT盯的肾结石形成尚与血浆中1,25-(OH)2D3的浓度相关。临床上PHPT的肾损害最多见的为肾结石伴肾绞痛及血尿;因结石往往随病程而增大增多,故大多为活动性复发性结石,并以草酸钙结石居多,也可为磷酸钙。据报道,甲旁亢引起的肾结石占所有复发性及活动性肾结石的3%~10%,占所有高尿钙性肾石症的5%~10%。其次,PHPT尚易并发肾钙盐沉着症,又称肾钙化,但任何原因的高血钙与高尿钙均可引起肾钙化。甲旁亢有肾结石者大多不伴有肾钙化,而有肾钙化者多见于伴有纤维性囊性骨炎的重症甲旁亢患者。肾钙化系放射学诊断的病名,而在甲旁亢的病理镜检中肾钙化远较X线诊断时为多见。甲旁亢的肾钙化好发于肾髓质的锥体部,因而可累及肾远曲小管,其次为髓襻与集合管,最终会导致肾间质纤维化,所以肾钙化更易出现轻度的肾小管性酸中毒及多尿;久病及重症的甲旁亢常有脱水及体重下降。上述肾脏损害又易引起继发性感染,最终导致肾衰竭,并成为PHPT的一个主要死因。PHPT的肾损害,国外较我国多见,似与国外饮食中的钙摄入量偏高有关。20世纪70年代前的报道PHPT肾损害高达60%~70%,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的水平提高,甲旁亢的肾脏并发症已有所减少。
    4.其他  长期的高钙血症,尤其是甲旁亢并发肾脏损害及肾功能不全时,可有尿排磷障碍,由于血中钙磷的乘积超过正常可发生转移性钙化,诸如钙化性肌腱炎,以及软组织、肺、肾、动脉、心肌及皮肤的钙化,后者可引起顽固的皮肤瘙痒、带状角膜病及结膜下的钙沉着症。此外,据美国麻省总医院报道,约半数患者有贫血,20%~60%的患者有高血压,可能与高血钙、高肾素或肾脏病变有关。文献中还曾有甲旁亢与桥本甲状腺炎及皮质醇增多症并存的个案报道,然而并非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MEN)。新生儿发生低钙性搐搦症,应追查其母亲有无甲旁亢。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维生素AD中毒、甲亢阿狄森病、乳碱综合征、炎症性疾病、肿瘤、结节病、噻嗪类及其他药物、横纹肌溶解症、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变形性骨炎、肠外高营养疗法等。在以上病因中,尤其应注意排除恶性肿瘤、结节病、维生素D中毒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可能。恶性肿瘤导致高钙血症很常见,其中较多见的肿瘤为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肺癌、肾癌等。但除分泌PTH或PTH样肽外,这些患者的血清PTH降低或不可测得。非PTH分泌过多所致的高钙血症一般可被糖皮质激素抑制,而原发性、第三性甲旁亢以及部分异位PTH综合征的高钙血症则不被抑制。
    2.排除继发性甲旁  原发性和继发性甲旁亢的鉴别见表1。
    3.原发性甲旁亢的定位诊断  功能诊断确立后,应于手术前作出定位诊断。直径>l0mm的肿瘤经形态学检查,甚至体查即可确定。但较小肿瘤、异位肿瘤和增生的定位则较困难。必要时可行甲状旁腺探查,如仔细探查后仍未发现病变,应进一步探查甲状腺及其附近可能的异位甲状旁腺部位,必要时还应探查胸腔纵隔。如果第1次手术治疗失败,很可能是异位甲状旁腺病变所致,应再次手术治疗。由于第1次手术使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血流供应发生变化,故单凭甲状腺静脉采血测PTH已不能达到精确定位之目的。对于该种病例宜先行甲状腺动脉造影,并配合其他定位诊断技术作出定位诊断,否则再次盲目地手术探查不易成功。

治疗

治疗:
    1.无症状性甲旁亢的治疗无症状性甲旁亢常表现为轻度的高血钙及低尿钙。据Mavo Clinic对134例5年随访的经验,58%的症状不改变,20%最终需要手术治疗,4%原因不明而死亡,18%失访。因此,无症状性甲旁亢,首先要详细采集病史,排除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家族性甲旁亢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推迟手术,每6~12个月检查有无肾和骨的损害,若出现肾和(或)骨的损害,即使无高钙血症的症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血钙>3mmol/L(12mg/dl),但对>3.24mmol/L(13mg/dl)者,应排除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并予内科治疗降低血钙。②有代谢性骨病、肾结石和(或)肾盂肾炎伴肾钙盐沉着症。③有难以控制的并发症,如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精神病。④血中PTH超过正常的2倍以上。
    (2)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第1次术前定位检查并非绝对必要,术中对每个腺体都应探查,因少数病例为增生或偶见多个腺瘤。术中必须作冷冻切片,因为有时腺瘤、腺癌与增生很难鉴别。若为腺瘤作腺瘤摘除。若找不到腺瘤或4个腺体均有病变,一般可作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即切除3.5个腺体,保留约50mg腺体;也有主张切除4个腺体,然后取50~100mg于前臂肌肉内作自体移植;测定移植侧与非移植侧前臂静脉血清中的PTH,如两者有差别,提示移植侧甲状旁腺存活。若找不到甲状旁腺或每侧2枚甲状旁腺均正常(必须经活检证实),可能系埋藏于甲状腺组织内或上纵隔,有人主张切除一叶甲状腺或切除上纵隔的脂肪垫。若手术未找到腺瘤或增生,应探查有无第5个腺体,并延长切口,探查食管后和颈动脉外侧,必要时探查上纵隔。若为腺癌,应作根治手术。有经验的外科医师首次手术的成功率约为90%,遗漏、对异位及增生切除不足而手术失败者约为10%,需再次手术,但再次手术前必须仔细复审首次手术的记录与病理切片,并排除非甲旁亢所致的高钙血症。对再次手术者应先作定位检查。
    (3)术后处理:术后可能发生低钙血症,系由于①残存的.甲状旁腺受到长期高血钙的抑制而功能减退;②残留的组织过少,或因手术损伤及血供障碍引起暂时性甲旁减;③骨骼与肾脏对PTH的反应降低,后者多可见于合并肾功能不全、严重骨病、维生素D缺乏及低镁血症时;④术后PTH急剧下降时因骨饥饿及骨修复,有大量的钙和磷沉积于骨中。所以甲状旁腺切除后常出现低钙血症,一般术后24h血钙开始逐渐下降,第5~10天大多达最低点;术前有严重的骨病及碱性磷酸酶增高者,术后血钙可降至1.75mmol/L(7mg/dl)以下。笔者曾见1例,术后第4天血钙降至0.93mmol/L(3.7mg/dl),出现癫痫样发作及喉痉挛,幸经及时抢救而脱险。术后低血钙可有唇、面及四肢的麻木、抽搐,重者有肌强直、癫痫样发作及精神障碍。轻者可口服相当于1~3g的元素钙。即口服乳酸钙12~36片/d,或葡萄糖酸钙10~30片/d。有抽搐者可立即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继以0.5~3.0mg/(kg.h)的元素钙即以10%葡萄糖酸钙溶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补钙量以保持血钙水平达2.12mmol/L(8.5mg/dl)为准。若补钙5~10d仍反应不佳者,宜同时补充维生素D2或D33~5万U/d;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宜改用1α-(OH)I3或1,25-(OH)2D3。对难治性低血钙应测血镁,低血镁者应口服氯化镁,或取25%硫酸镁60~80ml,分次肌内注射或溶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8~12h,可望于24~48h内见血钙回升。术后永久性甲旁减<0.5%。
    3.内科治疗  对PHPT迄今尚无满意的内科治疗方法;内科保守治疗仅适用于暂不宜手术、拒绝手术及术后血钙依然增高者。下述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血钙和(或)血中PTH的水平。
    (1)磷酸盐:口服磷酸盐可提高血磷的水平,有助于骨矿盐的沉积,降低血钙,减少尿钙排泄,阻抑肾结石的发展,降低1,25-(OH)2D3的浓度。最初2~3天宜给相当于2g元素磷的磷酸盐,分次口服,继后减至1.0~1.5g/d疗程1年以上。常用Na2HPO4/NaH2PO4(3.66∶1)的溶液口服,10ml,3次/d。近年来,有不少二磷酸盐的新制剂应市,可能疗效更好。用药期间要经常监测血钙及血磷;磷酸盐过量,血钙低于正常,可刺激PTH分泌,增加尿中的cAMP排泄,并引起骨脱钙及并发转移性钙化,有肾功能损害者尤需防范,必要时可暂时加用阻抑骨吸收的普卡霉素25~50μg/kg,静脉注射;不宜重复或多次使用,以防对骨髓的毒副反应。
    (2)西咪替丁:可能有阻抑PTH合成和(或)分泌的作用,但停药后可反跳,用量为0.6~0.8g/d,分次口服。
    (3)普萘洛尔:可能有抑制PTH分泌的作用,但甲状旁腺细胞肾上腺素能β受体对它的反应不一,故疗效并不确切。
    (4)雌激素:用于绝经期后女性的轻症甲旁亢,可使血钙降低,但对PTH分泌无作用,长期服用的疗效尚无定论。
    (5)其他治疗:降钙素对PHPT引起的高血钙并无作用,糖皮质激素对之也无效,且可增加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

预后

预后:PHPT的手术预后良好,术后1~2个月内血钙可恢复至>2mmol/L(8mg/dl)以上,或经替代治疗后血钙突然升高,提示甲状旁腺功能已恢复正常;骨病逐渐恢复,完全康复需1年以上;新生肾结石减少,肾钙化不再发展。但术前的肾功能大多难以恢复。若术后3天以上血钙>2.5mmol/L(10mg/dl),提示手术切除不足。若经替代治疗数月,且经补镁纠正低血镁后,血钙仍不见回升,提示残存甲状旁腺不足而并发永久性甲旁减,但发生率<0.5%,手术的死亡率几乎为零。

预防

预防:PHPT时出现以下情况是危重的征象,应迅速纠正高血钙,争取尽早手术。①有长期高血钙的病变,如肾结石、肾衰竭、纤维性囊性骨炎、驼背、身高缩短、假性杵状指(提示末端指骨有严重骨炎);有严重的肌病、转移性钙化(包括肺、肾、血管、关节的钙化及带状角膜病、结膜磷酸钙沉积引起的 “红眼睛”)、贫血(因过多的PTH可诱发骨髓纤维化及造血功能降低)。②有严重高血钙的征象,如血钙>3.5mmol/L(14mg/dl),以及有神经精神症状。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